新思路客 > 恐怖小说 > 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> 第509章 落井下石(3/4)

第509章 落井下石(3/4)

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有声小说,新思路客在线收听!
“谢陛下天恩,有陛下在大明必定中兴,不知陛下今日驾临有何指示?”

朱慈烺脱口而出:

“为南方逋赋而来,给朕查查欠税几何!”

程国祥面色微红,看样子很是激动,急忙拱手道;

“陛下英明,南方士绅大族逋赋八百多两白银!”

程国祥毫不犹豫脱口而出,顿时让朱慈烺一愣,程国祥对户部账目竟然如此清楚,当初让他做户部尚书真的是一步妙棋。

见新皇发愣,程国祥又道:

“老臣知道朝廷困难,早就上奏此事,但没有下文,不知压在内阁,还是陛下留中不发!”

皇帝老子想银子发疯,他不可能看到催收逋赋留中不发,肯定被内阁压下,他们担心自家遭受损失。

不过想到那些人已经去见了阎王,朱慈烺并未说什么,而是指指一旁木凳道:

“坐下,给朕说说都是哪些人拖欠,真正百姓有多少?”

“谢陛下!”

程国祥急忙搬过凳子坐在朱慈烺身旁道:

“回禀陛下,拖欠逋赋的都是世家大族和富商大户。小民不能拖欠,更不敢拖欠。若不及时催收,新皇一旦登基势必大赦天下……”

不是水,这个必须要介绍一下,请大大们轻喷!!!

明中后期,敢于清查江南逋赋的巡抚巡按已经寥寥无几,甚至某些情况下,还要包庇地方官的催逋不力。

比如,苏松巡按御史将苏松常镇等府连年逋赋的原因归结为“宪臣久缺,水潦频灾”,请求宽限对地方官的考成。

在晚明的江南地区,逋赋已经发展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行为,无论身处上位的抚按,还是基层临民的州县官都难以有效地清理整治。

一般来说,造成逋赋的行为主体应该是纳税者,也就是所谓的“民欠”,明代历朝统治者大赦天下,蠲免税粮逋赋时,也大都以民欠为主要对象。

但实际上,真正造成逋赋的,往往并非普通“小民”,而是地方“豪猾”。

由此可知,地方豪猾利用朝廷的钱粮征解、特别是蠲免政策的漏洞,造成了大量逋赋,名为“拖欠”、“带征”,实则“侵没”、“抗延”,这与真正的“民欠”,应区别对待。

所谓地方“豪猾”,实际上应包括两类人,是“豪”即“势豪”,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缙绅阶层。

而所谓的“猾”,一般指各地无赖军民为主的“无籍之徒”,他们活跃在钱粮征解储运的各个环节,“有本地之包揽,有在京之包揽,有各衙门之包揽”,可谓无孔不入。

他们通过揽纳、包揽钱粮的手段,谋取私利,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,但一般认为,他们是上亏国计,下损民生的社会寄生虫,也是历朝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。

实际上是明代中后期特有的一种中介服务机构。“保歇”广泛存在于赋役征解、商业、司法等领域,其中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包揽钱粮解纳。

总体看来,钱粮包揽和缙绅滥免,虽然是造成晚明逋赋的重要因素,但这两个问题在明前期甚至前朝就广泛存在。

同时,晚明缙绅阶层利用优免滥冒谋取法外私利造成的逋赋,以及城市无籍之徒包揽钱粮造成的逋赋,只是这种趋势的延展。

除此之外,地方政府未能如数征收钱粮,或“已征在宫、己解在库”者,也未能按时按量解往指定地点,这对于国家来说,也是一种逋赋。

这时的逋赋行为主体,就是各级相关地方官府,他们虚报、挪用、侵吞钱粮,以至形成逋欠朝廷财政的情况越发严重。

听完程国祥的介绍,朱慈烺心里更加愤怒,南方士绅大族有银子去青楼一诺千金,在朝廷危难之时却拖欠大量税赋不交。

见新皇脸色极为严肃,程国祥急忙道:

“陛下息怒,此事极其复杂,前朝曾催收过,但作用有限,还需慎重对待!”

朱慈烺点点头:

“明日朝会,爱卿将此事上奏,朕看看他们要银子还是要命!”

朱慈烺说罢起身离去,程国祥和户部官员们急忙躬身:

“恭送陛下!”

……

今日天气有些闷热,朱慈烺洗漱之后躺在龙床上,两个小宫女身披纱衣手拿羽扇轻轻为他扇风。

朱慈烺并未去欣赏眼前美丽风景,心里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置逋赋之事,不知不觉闭上眼睛睡去。

皇极殿

朱慈烺今日提前半个时辰上朝,不过还是最晚一个到来。

看到新皇在龙椅上落座,群臣立即上前躬身施礼:

“参见陛下!”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