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思路客 > 都市小说 >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> 第六百九十一章、印度财团(5/6)

第六百九十一章、印度财团(5/6)

上一页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章节列表下一页
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有声小说,新思路客在线收听!
下大名鼎鼎的达拉维贫民窟。”

车队靠边停下,南易刚下车就感觉到右边吹过来夹杂腥臭的海风,左边火车的轰鸣声由远而近,从连绵不绝到有气无力。

“boss,这个火车站是马希姆站,穿过铁轨就是达拉维。”

听到法拉奎的提示,南易转身往西面看去,眼睛里并没有看到和“贫”相关的东西,倒是看到了大马路,还有边上高低错落的楼,马路上穿梭的车流非常湍急。

“法拉奎,这里是孟买中心地带吧?”南易明知故问。

“是的,眼前的senaai baa arg是孟买的主干道,达拉维正处在孟买的黄金位置。”

“很早之前就是中心地带吗?”

法拉奎说道“至少八十年前,这里就已经是黄金地段。”

“既然是黄金地段,那这里又怎么会形成贫民窟?”南易诧异的问道。

法拉奎笑了笑说道“boss,与其把这里叫贫民窟,还不如叫工业区更合适,最初的达拉维只是一个小渔村,从19世纪末开始,这里就被商人看中建起了陶器厂、纺织厂;

为了尽可能的压缩工资成本,工厂主会去南部招失地的农民,只需要给很少的工资,农民们就愿意卖命工作;

工厂一年又一年的增多,工人也是一年又一年的招,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多,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0几万的规模。

这里只有一平方英里,70的土地用来修建厂房,10的土地还没有开发,只有02平方英里的土地却塞下70万人,居住条件自然不可能好。”

“所以,达拉维其实是工业区?”

“是的,这里就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宿区。”

“有意思,真有意思。”南易抚了抚下巴,挥了挥手,“走,进去看看。”

法拉奎在前面带路,一行人穿过一个垃圾回收站,又走了一小会就进入了“达拉维工业区”范围,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坨用各种废旧材料搭起来的建筑堆。

“boss,从七十年代开始,就有贫民不请自来涌到这里,他们在别人的土地上搭建窝棚,想赶也赶不走,时间久了,他们就住了下来,土地的主人根本拿他们没办法。”

“土地的主人是谁,原来渔村渔民的后代?”南易问道。

“boss,不是的,这里的土地很早的时候就落到工厂主手里,除了厂房,他们还在土地上盖三四层的建筑,楼上租给工人居住,楼下当做营业房或者厂房出租;

时间久了,有些工厂主出现变故,他们的后代就把工厂和房子转卖给其他人,有的打包给一个人,也有的拆开零卖,到了今天,这里房子的产权就比较分散。

达拉维住的并不仅仅是当初工人的后代、新涌进来的贫民,这里还有能收房租的房主、开加工厂的老板,我知道有好几个资产过百万的富人住在这里。”

“这里并不是每个人都穷?”南易化身好奇宝宝。

法拉奎摇摇头,“是的,住在这里的人,大部分都有还算稳定的工作,虽然收入并不高,可不会出现温饱问题,他们绝对不能算贫民;

城北有不少原住民虽然有房子,可一旦失业就会比这里过的还艰难,他们要交水费、电费,而这里的人,却什么都不用交。”

“在你的报告上,我看到这里的居民月收入是50卢比,那他们每个月要支出多少房租?”

“5-20卢比之间,5卢比只能租一个铺位大小的位置,20卢比可以租单独的一间,能住下六七个人的房子。”

南易接着问道“这里的工厂能把所有成年人都消化掉吗?”

“十年前还能做到,现在不行,人口膨胀的太厉害。”

“这里的人一般一对夫妻会生几个孩子?”

“大部分人只要还能生就会一直生,少的也至少也有两三个孩子。”

一问一答之间,南易脑子里已经勾勒出达拉维大致的发展历程,最早来到这里工厂主利用廉价劳动力大肆扩张,工厂越开越多,从南部招的人也越来越多,这里的聚居区逐渐扩大。

一开始,达拉维以成年人为主,每个人的负担都不会太重,随着脚跟站稳,人安定下来,潜藏的繁殖技能又被激活,这里就进入“大生产”时代。

每生一个,就多一张嘴吃饭,也会削弱一个家庭的自我造血功能,毕竟怀孕肯定会耽误效率,收入肯定会降低,南易不信这里的工厂主会给工人产假,多半是做有钱,不做就没钱。

此消彼长,吃饭的嘴越来越多,收入却越来越打折扣,一开始三口之家能吃到十分饱,发展到六口之家顶多只能吃到三成饱,到这个程度,其实已经可以说温饱成了问题。

既然开始饿肚子,那就发挥“穷人孩子早当家”的光荣传统,孩子五六岁就挑起养家的重担出去找活干,重活、技术活干不了,可以上街卖玛莎拉茶。

于是,恶性循环开始,父母辈还算是技术工种,到了子女这一辈连一门手艺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