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思路客 > 玄幻小说 > 曾国藩家书 > 第22章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(2/3)

第22章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(2/3)

上一页曾国藩家书章节列表下一页
曾国藩家书有声小说,新思路客在线收听!
不在信中详细地告诉我?

四妹流产,以后很难再生孩子了,虽然生儿育女很重要,但这绝对不是人们所能决定的,要劝一下她家里顺其自然,不要过于强求。还听四妹起床最晚,常常是她的婆母服侍她,这是不合乎常理的,是最折福的。底下没有哪个不孝之妇最后有好下场的,诸位弟弟必须经常劝导她,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诸位弟弟在家读书,不知道每怎样用功?我自从十月初一日立志改过自新以来,虽然还和以前一样懒惰,不过每都坚持用楷书写日记,每读史书十页,每记录茶余偶谈一则,这三件事,一也没有间断过。十月二十一日立下誓言永远戒掉水烟,至今两个月不吃烟,已经习惯成自然了,我给自己定下要做的功课太多,唯独记茶余偶谈、读史书十页、用楷书写日记这三件事情,发誓终身不间断。弟弟们每都要自己立下一些课程,必须要坚持,即使是行船走路,也要带在身边。我除了这三件事情以外,其他的课程不一定会有所成就,但是这三件事,我将坚持一生。

以前曾经立志要作《曾氏家训》一部,曾经与九弟详细谈过这件事,后来在摘录经史的时候才发现,若非将经史烂熟胸中,仅凭零碎的摘录,连条主线都没有。至于摘录诸子百家的言论,尤其显得浩繁,虽然抄了数百卷,还是不能收尽。后来知道古人作《大学衍义》、《衍义补》这些书的时候,胸中早就有了条例,实属胸有成竹,用到的各种书在引用的时候更是随手拈来,而不是现翻书摘录。这才知道着书有多难,所以暂时不打算作《曾氏家训》,等将来掌握的道理多了,意见贯通了,再着手去作。

我的朋友现在越来越多,讲究身体力行的,有镜海先生、艮峰前辈、吴竹如、窦兰泉、冯树堂;钻研经书、探寻道理的,有吴子序、邵蕙西;讲诗、文章、书法,而艺通干道者,有何子贞;才气奔放的,有汤海秋;英气逼人,志大神静的,有黄子寿。又有王少鹤(名锡振,广西主事,年二十七岁,张筱浦的妹夫)、朱廉甫(名琦,广西乙未翰林)、吴莘畲(名尚志,广东人,吴抚台的世兄)、庞做人(名文寿,浙江人)。这四位都是慕名而来拜访我的,虽然他们的造诣有深浅,但都是有志之士,不甘心碌碌无为。

京城这里人才济济,不去发现就没有,越是发掘就越多。最近听了有很多人值得一交,我不打算先去拜会别人,免得被人称做是标榜虚名。用交朋友来端正自己的缺点,这是交友最大的好处。而标榜自己赚取虚名,这是最大的坏处。下那些对你有益的事情,其中肯定包含着对你不利的因素,不可以不去辨别。

黄子寿最近作了一篇《选将论》,一共六千多字,真是奇才!黄子寿戊戌年才开始做文章,仅仅用了六年时间,就做成了大学问。这种独一无二的分,是如何也学不来的,弟弟们不要感到吃惊。我不希望弟弟们学他,只希望弟弟们学吴世兄、何世兄。吴竹如的世兄,现在也在学艮峰先生写日记,话有规矩,做事有章法,那种沉稳的作风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!何子贞的世兄,每从早上到晚上都在温习书,三百六十,除了做文章、写诗的时候除外,没有一刻不在温书,真是持之以恒。所以我以前写信给弟弟们的时候总是给你们出一些功课,而现在再给弟弟们写信不再设功课,只求弟弟们能有恒心就够了。

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气,第二要有学识,第三要有恒心。有志气就是绝不甘心落于人后;有学识就是知道学海无涯,不要为一点成绩感到自足,像河伯观海、井蛙窥之流,都是没有学识的;有恒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。这三点,缺一不可。诸位弟弟现在只有学识,不可能立刻就收到见效,至于志气和恒心,还需要诸位弟弟互相勉励。

我的身体非常虚弱,不能苦思,苦思就会头晕;不能长时间坐着,坐久了就倦乏,每时每刻都在期望的就是几位弟弟。

明年正月,迎来了祖父大人七十岁大寿,京城这里年龄进十都要举办正式的庆典。我本打算在戏园摆设寿筵,窦兰泉和艮峰先生都劝止我,因此不再设宴。因为京城这里设筵席唱戏,名义上是祝寿,实际上是打把戏,兰泉之所以将我劝止,就是这个原因。现在做寿屏两架,一架淳化笺四大幅,是何子贞撰文并书写的,字有茶碗口大;一架冷金笺八幅,是吴子序撰文,我自己写的。淳化笺是内府用纸,纸像铜钱一样厚,光彩耀目,一般琉璃厂也没有。昨碰巧有了,所以买了四张。子贞的字很古雅,可惜太大,怎么也寄不回去,没有办法!

你们的侄儿甲三身体越来越胖,看上去很笨,夜间解自己会,不至于把床褥弄湿了。侄女身体也好,非常听话,完全不用大人劳神费力。

今年冬,贺耦庚先生寄来了三十两银子,李双圃先生寄来了二十两银子,还有一些其他的进项。汤海秋自己又要借一百两银子给我用。估计除了还清兰溪、寄云以外,还可以过个宽裕年。统计今年除了借会馆的房钱以外,只借了一百五十两银子。岱云借的稍微多点儿。岱云他在京城已经欠下九百多两的账了,家中欠下的大概也是这个数,真不知道将来如何还清。贫穷的读书人出身,这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曾国藩家书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