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思路客 > 都市小说 > 谋定天下之扶明 > 第一百九十三章 晋商(上)(2/2)

第一百九十三章 晋商(上)(2/2)

上一页谋定天下之扶明章节列表下一章
谋定天下之扶明有声小说,新思路客在线收听!
明朝廷给坑惨了。

到了这里,不得不再说一下晋商的另外一个特色。当初晋商发达起来,靠的便是开法,吃的是政策饭。可惜一开始晋商们虽然赚了钱,却没有在朝培养自己的势力。等到其它商人眼红开法这一块肥肉,利用其朝的力量来影响政策,转眼间便把晋商踩在了地。

到了此时,晋商们才知道在朝廷培养代言人的重要性。自此以后,能赚十钱,便会拿出五来贿赂朝廷官员,如此十几年下来,倒是在朝培养了不少自己人。在朝有了保护 伞,晋商们偷偷走私销赃几十年也没人发现。

等到了崇祯朝,晋商们日子更好过了。一方面是和建奴的交易额剧增,另外一方面,崇祯这个白痴自己把厂卫给废了。没了厂卫的存在,晋商们胆子更大,贿赂拉拢边将后,便开始放心大胆的走私,万车物资这样光明正大的出关。

最后再提一下后世的一个争议。不可否认的是,银票这个东西的出现,晋商在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不过将晋商的财富解释成开票号所得,那实在是瞎扯了。当时的票号,主要是用来周转之用,既不让普通人存款,也不对普通人放贷(真正的存放贷业务,直到清朝后期才兴起)。例如后来晋商们走私盐、铁、粮食、军械、茶叶等物品时,既要从产盐的地方买盐,又要从买铁的地方买铁。而这些地方所在又不相同,如此频繁的交易,自然涉及到银两的频繁转运,既不方便,也不安全,晋商们便想出用银票来解决此事的法子。

许多人误将此时的票号当做后世的银行,认为票号可以通过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来赚钱,这是开玩笑了。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,人际关系也很简单。老百姓倘若要借贷,也会找相熟的人来借贷,不会去找票号。面对不知根底的普通人,票号也不敢冒险来放贷。如果一定要说有,也是晋商票号之间的相互拆借。所谓肉烂在锅里头,这些借贷不会让晋商们的总体财富有所增加。而且据史书所记载,晋商们赚钱之后干嘛?融成千斤重的银球藏在地窖之,哪里拿去放贷了?

背景交代完毕,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形。

此时和建奴勾结的晋商之人,便以范永斗、王登库、靳良玉、王大宇、梁嘉宾、田生兰、翟堂、黄云发等人为首。

宁完我既然出主意,让范永斗先垫付五十万两银票,自然有自己的把握。和大金往来的晋商之,唯有这八大家为最,其范永斗更是其魁首,光是去年一年,范家商号和大金的贸易往来达到白银三百余万两。有着如此大笔的交易额,又有皇太极的信誉作保,再加宁完我同范永斗的私交,垫付五十万两,实在不在话下。

事不宜迟,皇太极便当即写下了亲笔书信。然后朝旁边的范程示意了一下,范程诚惶诚恐的走来过了,谢过罪后,这才小心翼翼的提起皇太极御用的毛笔,着残墨,忍气吞声的给王启年拟定了一份认输赔罪的书信。

两封书信俱已经完成,皇太极便吩咐亲卫把书信交给宁完我,然后交代道:“宁先生速将此信送去介休范永斗处,请其速速替咱们在王启年面前转圜,并顺便将范先生的书信转交给王启年。”

宁完我点头答应。下来后便吩咐手下的细作十万火急的将书信送去介休。

数日之后,范永斗接到书信,仔细确认无误之后,便吩咐家仆人星夜前往京师赶来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谋定天下之扶明章节列表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