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思路客 > 都市小说 > 谋定天下之扶明 > 第一百零三章 分道扬镳(下)(2/3)

第一百零三章 分道扬镳(下)(2/3)

上一页谋定天下之扶明章节列表下一页
谋定天下之扶明有声小说,新思路客在线收听!
的不结党,反而死的更快。结党之事,明面上不能说,私底下却一定得做。小弟给大兄出的死中求活之计,便是这孤臣二字。明面上一定要做孤臣,暗地里一定要结党。倘若到了必死的境地,凭“孤臣”于“党争”二字,也会有一线生机。”



周祥春点了点头,应承了下来。经过王启年一分析,简直如拨云见月,京师官场的情形,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。



圣上登基后,京师风云变幻。圣上为了从内阁和六部夺权,必然有一番自上而下大清洗,凡是交权的,留下;凡是不交权的,滚蛋。



此时位置并不重要,能保护自己才最重要。等风潮过后你抬起头来,便发现前面的官员已经纷纷落马,而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前面。



俗话说做多错多,所以要自保其实也很简单,只需要保持和圣上一致,不说话,不办事即可。即使逼不得已要说话办事,也尽量对人不对事,多说空话、套话、大话,切记讨论实事。此外,圣上对朝中朋党痛恨异常,对孤臣却青睐有加,所以表面上要尽量装成孤臣。



前面几天如流水般花去了那么多银子,换来了今天这一席话,周祥春感觉太值了,可惜这二弟不肯混官场,否则即使中不了进士,自己花钱也要给他捐个官出来。



而王启年心里却在想,老子费尽心思帮你定下了将来的策略,多少也算个恩情,有件事得趁此机会办了。便开口道:“大兄还记得即墨县杨家庄的杨举人否?”



周祥春此时心情大好,开口笑着说道:“自然记得,莫非二弟还和杨举人有联系?”



王启年自然不便透露杨举人已经举家投靠自己之事,便开口道:“偶尔有信来往,而且杨举人二子三子也俱拜入了小弟门下,目前正在东江效力。”



周祥春开口道:“此事为兄也有所耳闻。据说眼下东江的海盐便由其二子掌管。这杨存孝附二弟骥之尾,在东江也算一号人物了。”



王启年便继续开口道:“前几日杨举人来信,言自己尚有老骥伏枥之志,托小弟帮其在京师活动一二。前番小弟落难潦倒之时,多得杨举人照料,何况其儿子俱在小弟门下,此事小弟推托不过,只得应承。不知此事大兄可有门路?”



周祥春想也不想,开口道:“如今这世道,只要有银子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。不知杨举人所谋何职?”



王启年便狮子大开口道:“倘若想谋登州知府之位,不知大兄可有把握?”



周祥春想了想,开口道:“此事甚难。依大明律,正印官不得在家乡五百里内为官,此其一也。杨举人举人出身,又无官场经历,想骤然做到正五知府,更是难上加难。”



人熟不讲理,王启年便耍起了死狗,起身对着周祥春行礼道:“只是此事小弟已经口快答应了下来,唯有请大兄代为周旋。”



周祥春看了看王启年难得的无赖模样,心里也好笑。不过既然是结义兄弟,刚才又受他指点过,不得不尽力。



于是,周祥春摆摆手示意了一下,低头沉思了起来。



过了半晌,周祥春抬头说道:“以杨举人的情形,在登州谋正印官绝无可能,送再多的银子过去,也没人敢收。谋求佐贰官还有一线希望,只是耗费颇大。”



这下王启年兴头来了,赶紧开口问道:“还请大兄细说。”



周祥春心知王启年没混过官场,对官场的常识却是不通的很。便详细解释道:“这地方上正印官都是肥差,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。为了这块肥肉,没刺也能被他们挑出刺来。别说正五的知府,就连正七的知县,也没有可能。不过佐贰官则不同,例如负责筹粮、筹饷的同知,往往便由在本地有影响力的士绅出任,杨举人的身份算起来也勉强够格。不过此事操作起来还颇费工夫,首先得向朝廷捐一个正五的同知,大约五千两就够了。此官乃是虚衔,倘若要实职,便得请吏部同僚帮忙偷改文籍。偷改文籍之事干系甚大,没个两万两下不来。”



顿了顿,周祥春又开口道:“”为兄还是劝贤弟不要这么做,实在太过危险。倘若事发,非同小可。”



王启年想了想,开口道:“倘若先捐一个正七的推官,若要获得实职,所谓几何?然后从推官升到同知,所费几何?”



周祥春眼睛一亮,开口道: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谋定天下之扶明章节列表下一页